好奇、兴奋、恐慌、急迫……所有这些情绪终将平复。叩诸历史,我们相信以下逻辑仍然会缓慢而坚定地展开:1.如果是真正的科技革命,就一定会陆续造福所有人。所以,不用恐慌。2.如果是真正重要的新工具,就会让一部分人获得显著的优势。最开始,先使用新工具的人会领跑。但随着工具的普及,精通本职工作的人也会成为赢家。3.被冲击得越厉害的地方,新机会就越多。被替代的岗位越多的地方,诞生的新岗位也越多。4.经济学原理会一直有效。变得充裕的,就会贬值;变得稀缺的,就会升值。基于此,我们对“终身学习”的未来有些新的想象:
01
人类的学习将进入一个全新的“轴心时代”?
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,不仅是一个新技术,而且是一个“伪装”成人的新技术。它以一个“全知全勤的大活人”的角色突然降临地球村,不仅占有一切知识,而且不厌其烦地回答所有问题。如果非要说有,中华文化史上有一个名场面——51岁的孔子去洛阳拜见掌管周王室藏书的老子,差可比拟。当一个好奇的“叩门人”遇到一个掌握当时代全部文本知识的“守夜人”,文明史上最有魅力的对话就可以开始了。从老子、孔子、苏格拉底、佛陀代表的“轴心时代”以来,知识总量大爆发,但是也有代价。比如,文字、书本的出现,让知识的跨时空传播成为可能,但也让知识的载体固化,抑制了学习过程中本该有的活泼泼的对话精神;知识的具体载体样式再无区隔。任意篇幅的文字、音频、视频可以瞬间彼此转换;学科之间的界限加速溶解,学界一直期待的“知识大融通”不再是梦想;在某种角度上,人工智能或将重现“孔子——苏格拉底——佛陀”时代的知识状态:生机勃勃,浑成一体。个体知识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扩展,人类的学习状态向“轴心时代”回归。
02
答案不再稀缺,
“问题大发现”时代到来?
既然人工智能似能提供一切问题的答案,那么人类求知的“问—答”天平就将向问题一侧倾斜。更重要的是——正是因为回答能力的巨幅提升,才让更多的问题浮出海面。比如,“我是数学老师,关于‘二阶导数’,能给我编个课堂上能用的笑话吗?”或者,“我要讲脱口秀。以孙悟空在蟠桃园遇到七仙女为题材,给我编20个来回的对话。要求句句有梗。”又如,“我要去巴黎旅行。香榭丽谢大道,每隔10米给我讲一个发生在这里的故事。只要1700年到1900年之间的。”再如,“1520年,一个生活在今天河南洛阳的人,从年头到年尾,有可能会听到什么样的新闻?”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,本来在逻辑空间里是存在的。但过去因为回答能力有限,所以很多并不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。这令人兴奋。对一个求知者来说,其意义近似于500年前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。
03
知识让位,
学习者必将成为学习的中心?
和哥伦布几乎同时代的,还有哥白尼。他重新定义了太阳系的中心。在学习领域,可能也将发生类似的范式革新: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,也将让位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时代。过去的学习者面对的,是一座座孤峰耸立的知识高地。这些高峰是由无数概念、逻辑、先例堆起来的,它剥离了人的感性体验和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。就像有人评价数学家高斯:他像一只狐狸,给了结论,但是小心翼翼地擦去了所有的推导过程。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,这些高峰有可能被推平,变成在学习者面前一览无余的平原旷野。学习者选择最优路径,直接奔向自己的目标。沿途之上:岔路口有标注,险隘处有提醒,困难时有服务,同路上有伙伴。
04
最先涌现出的,
会是多类型的学习助手?
未来,它还会分化出更多的角色,围绕在学习者的周围。有的扮演书童,负责回答问题;有的扮演参谋,负责提出下一个问题;有的扮演将军,负责执行;有的扮演探马,负责提供案例和榜样……比如,我要读一本书,只须提出一个初始问题:“这本书重点讲了什么?”“参谋”负责提醒我:这本书出版了10年了,有很多对它的批评和补充,了解一下?“将军”说:如果你想做一个读书分享,我可以帮你生成一个ppt。如果你只是想摘录其中的金句,我可以直接导入你的私人笔记本。“探马”说:你佩服的**老师从书中摘录的段落是这样的,你要不要做个比较?“顾问”说:这本书的主题可以扩展为你今年跨年演讲的一个段落。如果需要扩展,我可以列出进一步的书单和请教对象……
05
“任务式学习”是未来学习方式的主流?
假设上两条猜想成立,如果学习者真的成了中心,如果学习者真的拥有了齐备的帮手,那么学习行为就会发生一次巨大的跃迁:“知”和“行”之间的边界被打破,“知”和“行”的次序甚至也会发生逆转。过去,我们是“因知而实行”。有多少知识储备,才能做多少事。未来,我们将“因行而求知”。如果人工智能铺设的学习基础设施足够发达,学习者面对的现实挑战,才是学习行为的起点。我要做什么,决定了我的学习内容、路径和需要的资源。正如战场的演化:过去是中台准备计划和弹药,士兵负责执行;未来是士兵发现战机,向中台呼叫资源。所谓“让听得见炮火的人下命令”。比如,学习一门知识,你是为了应对考试,还是为了实际应用?是作为老师要讲一门课,还是作为外行只想粗浅地了解?是为了获取一些谈资,还是想为其他领域找一些启发?不同的现实任务,导致不同的学习方式。
06
学习成为重要的社交方式?
学习是一种人际活动。学习的意义,远远超过“知识”本身。即使没有人工智能,我们也非常清楚:网课和线下课,效果不一样;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,效果不一样;有伙伴的学习和孤独的学习,效果不一样。就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的广度和深度,决定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能力。有一件事情不会变:“人的本质,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”所以,在人工智能铺就的学习基础设施上,人和人更易于互为“师友”,互相扮演“君王和幕僚”,彼此激发学习的目标和路径。有一件事情也许会变:学习仍是一种竞争工具,但将来更是一种连接工具。因为学习目标一致,因为彼此有启发和协作,因为成为他人的“知识供应商”,人和人的关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。
07
知识“信用体系”会像金融信用体系一样值钱?
人间事,还是需要人来解决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问题。手术机器人再强大,也需要主治医生签字负责;自动驾驶再成熟,出了车祸也需要有人赔偿。同理,人工智能的学习工具再可靠,也需要人来做信用背书。现阶段的人工智能,比如chatgpt还经常出现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的现象。未来,这个现象也许会缓解。但是,学习者永远需要知道:人工智能给的这个答案,核实过吗?原文在哪里?我相信的人格权威,对这个答案怎么看?正如棋类游戏中已经出现的: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棋手。但是接下来发生的,不是人类的撤退,而是更广泛的“人机协同”。在学习领域,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产品?“人工智能生成的小说 莫言改写”“人工智能推荐的唐诗 余秋雨解读”“人工智能推荐的金句 商务印书馆校订”……人工智能是滔天巨浪。但人这个物种,永远会踏浪而前。
08
未来,人人都必须亮出“社会学分”?
你会发现,前两者已经被充分地数字化。你的财富,银行知道;你的关系,社交平台知道;而最后一项——一个人的“认知的水准”,还是一个灰箱。在终身学习的场景中,一份“大学学历”已远远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真实认知状态。未来,人工智能可能会提供一个更好的凯发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。一个人学习的目标、初始的问题、追问的问题、采信的答案、生成的行动、帮助的同学、兴趣的跨度、加入的社群、成为的榜样、提供的服务,全部能被人工智能记录、比较和运算,并进而生成一个人的“社会学分”。国家开放大学的“学分银行”系统,已经在路上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,我们有机会看到它的生根发芽、开枝散叶。
09
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,
也许不是“答案”,而是“启发”?
人工智能只能给答案吗?不,更多情况下,也许是“启发”。先锋音乐人布莱恩·伊诺,制作了一些卡片,每个卡片上胡乱写着一些提示。比如:强调缺点、只要部分,不要整体、改变乐器的角色,等等……如果他创作的时候灵感枯竭,他会随意抽出一张卡片,根据提示,寻找解决办法。伊诺的很多经典之作,就是靠这些卡片做出来的。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,经常会面临类似的局面。作家、音乐人、科学家,需要的不仅是勤勉的工作、严密的推理,他们更需要这些“随机震动”的启发资源。人工智能技术,将会把海量的启发资源摆在我们的面前。人工智能写出一篇文章,回答一个问题,其最大的价值也许不是被直接应用,而是让创造者在这个基础上爆发出更璀璨的灵感。人工智能在前面一节一节地铺设道路,人类只能在后面亦步亦趋吗?我们会一边走自己想走的路,一边决断和求助,一边欣赏人工智能技术在沿途造就的壮阔风景。凯发ag旗舰厅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
凯发ag旗舰厅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
加入社群,领取福利:
凯发ag旗舰厅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
凯发ag旗舰厅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